内部刊物

首页/内部刊物
第034期“鸳鸯刊”事件引关注学术论文
2025-03-20

  小编有线年代开始学术浮躁的风气就已经非常严重★★★,引发了民众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期刊编辑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4次对内地出版的英文版学术期刊(2007年、2010年)以及部分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2008年、2011年)进行英语语言与编校质量的检查。然而,结果令人堪忧:2007年160种期刊受检,其中,48种合格★★,合格率30%;2008年100种期刊受检★★,15种合格★★,合格率15%★;2010年26种期刊受检,12种合格,合格率46★.2%;2011年50种期刊受检★★,10种合格,合格率20%★。相比之下★★★,学术期刊英文版的英文质量比中文版英文摘要的质量要好,平均的合格比例为38.1%和17.5%。

  下一步首先将继续加大对期刊违规刊发学术论文问题的监管力度: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在年检和日常监控中对刊发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学术期刊加强监管;近期对监测发现的抄袭率较高的期刊进行立案调查★★,违规事实成立的将严格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畅通和拓宽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公开曝光存在的问题和典型重大案件★★。其次★★,将就加强改善学术期刊管理和建设进行集中研究,拟制定加强学术期刊管理的相关文件★。再次,将积极倡导期刊出版单位使用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提高质量意识。

  随着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期刊和论文被国际知名权威检索机构检索,学术期刊在“出版走出去”国家行动中取得越来越卓著的成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文学术期刊在刊登论文的同时刊载论文的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并将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作为征稿的要求。可见★,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学术期刊编辑的英语写作和改稿能力同样受到广泛关注★★。

  好多人为了能够在刊物发表论文,从而为评定职称铺平道路,不惜自掏腰包,花钱“买版面”。这是各行业、各单位职称评定中的“潜规则★★”,也成就了某些刊物的发财梦。本来★★★,刊物需要作者多投稿、投好稿,应该付给稿酬的,可如今,非但不需要付稿酬,还能够收取★★★“版面费”。至于说文章的质量及刊物的发行量,已然不重要了——只要能通过★★“卖版面★★★”赚到钱,管它文章质量高不高,以及刊物有没有人买和有没有人看呢。

  法律规定不能用同一刊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这个《经济生活文摘》是文摘性质类非学术的刊物,通过疑似论文的排版格式印刷出假刊,转身为学术刊物,骗取版面费。这些鸳鸯刊只寄给作者,隐蔽性很强,使得这种违规现象长期存在没有暴露。细看《经济生活文摘》中的文章内容★★,文学,医学,物理无所不包★★,将近300页,刊登了288篇文章★★★,都以论文格式排版。记者粗略计算★,如果每篇论文收费按800元计算,一期刊登300篇论文,《经济生活文摘》为半月刊,一年版面费收入便可达600多万元★★。

  ★★★“同一期杂志★★,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却没有★★。这感觉太奇幻了。”华北某制药公司员工朱明杰(化名)的论文被刊发在了一本“鸳鸯期刊★★★”上★,单位领导不予承认,本有希望在今年9月评上职称的他不得不吃下“哑巴亏”★★★。

  学术期刊是刊载学术论文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反映着一个国家科研投入的产出绩效★,其质量不仅展示了一个国家高端科研人员和学者的学术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也昭示着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及其治学精神和工作态度★★★。在英语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的语境下★★,在全球用英文出版的学术期刊数已达到67546种的背景下,中国要向世界传播本国的文化理念、展示本国的科技成就,必须更多地出版发行优质的英文版学术期刊★,提高中文版学术期刊中英文摘要的语言质量。而培养具有真正国际化能力的合格人才★★★,建立一支擅长英语写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英语编辑队伍★★,是学术期刊★★“走出去”的基本保障,更是重中之重。

  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作者的文章与已经发表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其中有些是作者本人的论文★★,这种情况已经被编辑部普遍接受★★★,但有些却是与该论文第二甚至是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这种行为也是明显的学术不端★★★。

  “野鸡刊”、★★“鸳鸯刊”损害作者利益。作者发表论文乃为职称评定,然而记者在国内知名的学术期刊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随机输入刊发在★★★“理论版★”《大家》的10余篇小论文后,发现结果均显示为★★★“0”,在北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遇到的情况类似,“理论版”《大家》难觅其踪,所发论文不会被认可★,作者职称评定无望,版面费打了★★★“水漂”,杂志社却大肆牟利★★★,这无疑是对作者的欺骗。

  对此★★,国家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行英文编辑上岗资格考试制度★★,并把此列入审批★、审查英文版学术期刊资质的必备条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关英语语言与编校质量的长效检查制度,在进行全国性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同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以敦促与学术期刊相关的各级管理部门进行系统内、行业内或者期刊社内部的自查或互查★;期刊社应设置并执行严格的英文编辑聘用标准和考评制度★★,落实好传统的编辑三审三校制★★,同时从爱惜人才、养护人才的角度出发,为编辑提供培训★、进修、晋级等机会,激励编辑爱岗敬业★★。

  知道好多刊物为了多发论文★★“创收★★★”,可能会擅自推出增刊★、特刊等★,却没想到还有敢发行★★“鸳鸯刊”的★。然而更让人纠结的是,发行“鸳鸯刊★★”的杂志社有关人员明确告诉记者,“我们是正规期刊,就是两个版本,都可以用来评职称★★。★”

  专业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署名不当★。学术论文的署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代表的是署名者对论文成果真实性的责任,只有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及分析等全过程中作出了实质性贡献的人才可以在论文中署名,实验实施者和论文撰写者是第一署名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明显署名不当的情况,包括:随意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由于很多论文的发表都与作者的职称、评奖等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会有作者在从论文投稿到发表的过程中提出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有一些作者会将同一学术成果分解成多篇进行发表★★★,以获得最大的论文篇数。这种情况不仅在AMLC中无法识别,更需要编辑根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辨别★★★。同一实验先后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深度上有所发掘,有更进一步的数据,是不在此之列的。但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实验很明显是同时进行的,作者却将其中不同的研究因素或指标分成多篇文章来撰写,不仅每篇文章都因此显得单薄,而且对于读者而言,也很难获得完整的认识。

  “一号多版★★★”报刊让读者如同雾里看花★★,找不着北,浪费了出版资源★★,也使不明真相的作者上当受骗,以学术之名行敛财之实更助长了学术腐败,危害学术的神圣与纯洁。各地都必须予以整治,对纯粹靠卖版面求生存的劣迹斑斑者,更该取缔。

  这样做客观上使得一些不合格的论文,甚至一些抄袭剽窃的论文,合法的进入了学术的传播市场,使得一些低水平重复的★★,抄写剽窃的★,甚至假论文★★,那么流通到学术领域。

  基金项目与论文不符★★。目前国内学术论文中基金项目的写法五花八门★★,除个别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可以在其官网上查询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核对★★★。有的作者为了报奖或争取后续资金资助★★★,会在文章中捎带很多基金项目,而论文所做的工作,根本与该基金无关。另外,有的作者虽然所写基金项目是真实的,但所做的研究工作并无创新,只是“基金的边角料★★”而已★★,研究质量值得商榷。

  说穿了,杂志方所标榜的“成人之美”★,完全是★★“成己之美”。“野鸡刊”《大家》一年敛财不少于2000万元。这恐怕才是这些杂志社所真正追求的★。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156种期刊进入SCI(科学引文索引),进入影响因子本学科前三分之一的11种,进入总被引数前三分之一的14种,被EI(工程索引)收录的期刊(英文摘要)24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