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人口规模不同,现代化的任务就不同,其艰巨性、复杂性就不同,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全球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就20多个,总人口10亿左右。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如何缩小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如何赶上时代、加快实现现代化★★★■◆?我们党一开始就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地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而是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而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4年9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这是开幕式前,习同出席峰会的外方领导人集体合影。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开拓创新◆■★◆◆★,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鼓励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任务◆◆,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逐步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自由王国■■★■◆”。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基因和百年淬炼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辉煌历史■★★,更要依靠斗争开辟光明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软弱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这就是我反复强调必须发扬斗争精神的道理所在。
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国情和历史条件■◆★■,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道路选择”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就◆■★,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鲜明对比■◆◆◆◆,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是选择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模式◆■”,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必然会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0年来,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曾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却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甚至严重倒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
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我们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我们党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有效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二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正确运用战略和策略,是我们党创造辉煌历史、成就千秋伟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成功秘诀传承好◆★■、运用好、发展好。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做到这些★★,需要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树立世界眼光■■★★◆◆,胸怀“国之大者◆■”,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把中国和世界连接起来,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使我们制定的战略符合实际、行之有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策略为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方法。实施战略的环境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中央决定举办这次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目的是促进高级干部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而推动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要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高级干部要有很强的风险洞察力、预见力,也就是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能力。现在◆★★■◆,各种风险隐患关联度高★■、联动性强、传导快,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小风险就会演变成大风险■★,局部风险就会演变成全局性风险,经济社会风险就会演变成政治风险。因此,对各领域各方面的风险隐患,我们脑子里要有一幅全景图,经常分析研判★★,对潜在的风险要有科学预判◆◆■■,备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能只关心关注自己分管部门和地方的风险隐患,而忽视其他领域的风险隐患,更不能满足于当下无事,而对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不知不觉或者后知后觉。一旦出现风险■★,就要见事早、行动快,靠前指挥,当断则断、当机立断,不能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讲究斗争策略,原则问题不让步,同时注重战术运用,见招拆招■★,必要时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积极塑造于我有利的斗争态势。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我们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可以说,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极为丰富,我在不同场合作过一些阐述、提了一系列学习贯彻要求。我认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所以,我今天就围绕如何认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讲几点意见◆■◆★■。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实际上■★◆■,世界文明是多样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4年12月19日晚◆◆■■,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举行。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观看演出。晚会最后★★■,习同全场观众一起高唱《歌唱祖国》★■。 新华社记者 丁林/摄
2023年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2025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的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五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这对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要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科学家、企业家、文艺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实干创造业绩■◆◆★、奋斗创造幸福的正确导向★◆■★★◆,防止轻视劳动■★★★◆■、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坐享其成、消极躺平等不良思想滋长蔓延◆◆■◆★,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要把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2023年12月14日至15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广西考察★■■■■。这是14日上午★■,习在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各族群众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2024年6月18日至19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青海考察。这是18日下午★★◆◆■,习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高一(1)班观摩“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充满战争■★◆◆■、贩奴、殖民、掠夺等血腥罪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经历了西方列强侵略、的悲惨历史★◆★■★■,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可能重复西方国家的老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当时◆★■,我国一穷二白,连日用的煤油◆■★、火柴、铁钉都称为洋油■◆■★、洋火★◆、洋钉。为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我们党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取得了“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突破,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破除阶层固化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社会上升通道■◆◆★。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的,它无法克服和消除文明下的野蛮本性。从根本上讲,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骨子里的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没有任何改变,其弊端愈益明显。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超大规模的人口,既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超大规模市场,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光是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有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问题◆★■,哪一项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哪一项涉及的人群都是天文数字★■。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问题◆■■■★,考虑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实际★★,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要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
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把远大理想和阶段性目标统一起来,一旦确定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接续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都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在总结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实践成就和经验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更加清晰擘画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目标要求,科学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从这些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这里我重点强调6个方面■◆★。
要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底气来自哪里?来自我国越来越厚实的家底◆◆◆★■★,更来自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真理追求,对党的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面对围堵、遏制、打压,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因为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走的是人间正道◆◆,干的是正义事业。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违背时代潮流,不得人心★★■◆■、失道寡助。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因为我们的事业从来就是在解决矛盾中前进的,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破除一切障碍,扫除一切拦路虎,才能推动事业行稳致远。同样,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敢抓敢管、严管严治■■◆■★★,因为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途径,只有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才能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湖南考察。这是19日上午,习在常德河街考察★■◆◆◆。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现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乌克兰危机未解且影响外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大量存在◆★★■★,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党内看■◆★◆★★,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并且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这些风险挑战、矛盾问题,我们头脑要特别清醒◆★■◆,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切不可麻痹大意■★◆◆★、高枕无忧。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这是习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主要部分。
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明朝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失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机遇★◆,中国在内部矛盾和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1840年战争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摆脱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求索,进行民族复兴的各种尝试,洋务运动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良来图强,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试图以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等方案来实现现代化,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身上。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断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维护好经济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健全新型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三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积极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转变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工作方法,真正成为创新的引领者、推动者。